第(2/3)页 1、魏延需率部急行军,在十天内陈兵长安; 2、在朝长安行进的过程中,魏延一部不得走漏半点消息; 3、魏军主将夏侯楙必须不战而逃,长安城内的剩余兵马不足以守城; 4、横门邸阁不仅不能被烧毁,还得被魏延夺下,用以供给蜀军粮草; 5、曹魏援军二十天内无法抵达长安,而诸葛亮必须率军二十天内自斜谷打到长安,在魏军回援前部署防御。 【具体的可行性老苍在这就不多做分析了,要不然又该说老苍水字数了,老哥们可以根据当时魏蜀两国的实力进行分析,以老苍愚见,上述五条最多能实现前三条,所以说兵出子午谷可行性不太大。】 说到魏延,就不得不说说马氏五常中的老五马谡,很多人都说魏延和马谡不死,蜀国未必不能翻盘。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,只剩下一个扛大梁的姜维实在是独木难支。 不止是魏延和马谡,刘封、李严、彭羕等人都是很不错的人才。 只可惜,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死在了卧龙手中。 诸葛亮几乎事事亲力亲为,很少借他人之手处置公务,司马懿对此的评价是:“食少事烦,岂能久乎?” 难道堂堂蜀汉连一个可以为诸葛亮分忧的人都没有吗? 显然这种可能性存在的概率微乎其微,更大的可能是有这种人才,而且数量还不少,但却因为某种意义不被诸葛亮信任,因此得不到重用。 南征北战的刘封、有勇有谋的魏延、熟读兵书的马谡、托孤重臣李严、庞统与法正共同举荐的彭羕,这些人哪个拎出来不能独当一面? 可奇怪的是,这些大能竟是一个都没活下来,这就有些离谱了。 至于马氏五常,按照历史轨迹来看,这个时间马氏五常的老大老二老三都应该已经出仕了,但吕布本来也没打算收了这个哥仨,从始至终吕布的心思便放在了马良和马谡的身上。 马良的才能与品德都没的说,有谚曰:“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” 这马氏五常和司马八达,算是三国中两道亮丽的风景线。 不过马氏五常和司马八达比起来,其中的含金量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。 第(2/3)页